在中国文化中,人们常用”红颜祸水“来形容那些历史上一些给国家带来灾难的美女。历史上的那些”红颜祸水“中,最知名的”祸水“可能要数妲己了。不管是《尚书》中,还是《国语》里,妲己都是负面形象,甚至神话小说《封神演义》还把妲己描述成一个狐狸精的形象。
按照《封神演义》中的描写,妲己本是冀州候苏护之女,不但人长得漂亮,而且本性善良,苏护将他献给纣王做妃子。没想到,在献给纣王的路上,女娲娘娘派来的狐狸精附体在她身上。从此,狐狸精就变成了苏妲己。她成功吸引住了纣王,为了迷惑纣王,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。
纣王在妲己的鼓惑下,建造了鹿台,并四处搜集奇珍异宝放置在里面。为了讨得妲己的欢心,纣王经常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酷刑,最知名的炮烙之刑,就是在铜柱子上浇上油,在下面烧上炭火,犯人走在这个柱子上时,因为站立不稳会跌落到炭火上,从而发出惨叫,纣王以此为乐,逗妲己开心。炮烙之刑还有一种玩法,就是把铜柱子烧热后,将犯人绑在上面,滚烫的柱子灼得皮肤痛苦难耐,犯人会发出凄厉的惨叫,纣王却和妲己看得乐此不疲。
另外,妲己由于不满父亲和九侯女,便将他们朵成肉酱给诸侯们,遭到同样待遇的还有西伯侯姬昌的儿子伯邑考,妲己命人将他做成肉饼,然后逼姬昌吃。
在神话小说《封神演义》中,妲己被描述成一个十恶不敕的狐狸精,成为了书中最坏的人之一。比如,她想知道胎儿长什么样子,就下令让人将妇女肚子直接剖开;她想知道农夫的脚为什么不怕冷,就下令让人把农夫的脚砍下来。妲己的恶魔形象,随着人们口口相传不断丰满,使她成为了祸国殃民的代表人物。
展开全文
这些记录真的可信吗?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士林撰文考证了《封神演义》中妲己对妲己的综合事迹,结合《神神演义》的描写,他认为妲己原来是姬昌在周王周围栽赃的奸细。事件成功后,由于舆论压力和政治需要,周朝不得不牺牲妲己来清理其“清白”。妲己是千年狐妖,但姬昌利用巫术的舆论和女娲等神灵的力量来描述她。
其实,我们从历史角度出发,结合多方面资料,可以看出妲己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的人,她由于出色的政治能力,辅助纣王做了不少事情,深得纣王信任,而她提出的一系列刑罚,打破了”刑不上士大夫“的固有制度,这对稳固国家政权,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另外,妲己还是礼乐制度的改革者。她的奴隶主的旧礼乐制度提倡改革和创新。她鼓励当时民间艺人们吸收民间艺术的精髓,改革旧礼乐。在商代,谁控制了巫术的仪式和礼乐,谁有权解释巫术,如占卜,是很有价值的。
19世纪末,河南省发现一座古墓,墓碑上刻有”苏妲己之墓“。通过挖掘,出土了大量商代器具,对研究那段历史具有重大意义。学者们结合各种资料,通过现代化手段,还原了妲己的真实相貌,发现她长相用今天的眼光看,也是非常清秀的。
时光悠悠,千年历史转瞬即逝,人们对于妲己的功过评说,还会代代流传下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